明朝廷的道教管理政策及制度——武当山真武殿

时间:2017-11-05 05:03:37 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武当山,一名太和山。武当之名,最早见于《经》。因是玄武修真之地,考虑到非玄武不足当此山,所以称之为“武当山”。永乐时,明成祖将武当山尊为帝畴,赐名“太岳”。至嘉精时,世宗再将其尊为“玄岳”,据说还有将武当冠于五岳之上一说。


在明代,武当山属于著名的道教名山,山上有真武殿,供奉真武大帝。明朝廷对武当山的道观与道士,设立一套严格管理制度加以控制。永乐十七年(1419),明成祖颁下一道圣旨,专差礼部郎中葛平出任湖广布政司右参议,不管布政司的事务,专在太岳、太和山提调事务,并兼管均州地方事务的提调;宣德三年(1428),明宣宗教太常寺丞任自垣,特命其专门提督太岳、太和山上“宫观一切之事”;宜德十年,明英宗刚即位,就派尚膳监左监陈前去武当,与原差礼部员外郎吴礼一同提督山上宫观,这是太监出任武当山提督之例。]此后,就专设提督太监一职,负责武当山的香税事宜。


明朝廷又给予武当山很多优厚的待遇,诸如定期给以、蜡、香烛,允许载留均州岁办策羊皮等科及户口食等钞绢,用作修理宫观之费,甚至地方有司和军卫,还每月拨出丁夫,负货宫观的修理与洒扫。举例来说,永乐十四年下旨,“武当山各宫观别无田粮供赡,著户部差官去,同所在有司踏勤本处附近荒闲田土,著法司拨徒流犯人五百名,去那里做佃户,专一耕种供瞻。若是本山宫观边厢有百姓每的田地,就取勘见数拨与佃户耕种,另寻田土拨还百姓”;永乐十七年,明成祖在给武当山管理者的效文中也规定,凡是山上道士,每年给予绵布二匹、夏布二匹,至于香、烛、灯,就任凭管理者“计较了来说”;洪熙年间,明仁宗也下敷,专门免除均州一千户所的杂泛差福,由他们负责修理宫观渗漏损坏之处,或整治沟渠道路有淤塞不通之处;宣德年间,再次救谕湖广都司、布政司,让其遵守宣德年间的敕谕。


武当山上宫观,在永乐年间所定的有玄天玉虚宫、太玄崇胃宫、兴圣五龙宫、大圣南岩宫。此外,在天柱之顶,又建一座真武殿,“冶铜为殿,饰以金,范神之像,享祀无极”。静乐宫之东旧有紫云亭,传说是玄帝降生的福地。明成祖下救,在旧址上重建素云亭,“务要弘壮坚固,以称瞻仰”。在太子岩、太子坡二处,各安童身真像。”正统十三年(1448),明英宗救赐武当山紫智宫、南岩宫、五龙宫、静乐宫“道经各一藏”。


明代各朝皇帝,对武当山都相当重视,除了修宫观之外,还通过铸造圣像、祛器,并派人到武当山安供,以示对道教的崇奉。如成化年间,明宪宗曾经赐给武当山各宫圣像、法器甚多,以便“永享四方之香火”。赐给太玄紫霄宫者,有圣像一,从宫像四,全都用铜铸造,外面镀金;火神二,也是锅体金饰;香炉、瓶盂、钟磐等供器共11件。赐给太岳太和宫者,有真武神像一,从官像四,全用银铸造,而间饰以金;神帅十,全用锅铸造,外面镀金。赐给玄天玉虚宫者,有真武圣像一,从官像四,全都用铜铸造,再在外面镀金,而神座则全用玉雕刻而成。万历三年(1575),明神宗派御用监太监王名送真武圣像到武当山安供,还拨与船一只,用于路途上的运送。


武当山四大宫观的住持,除了皇帝饮命之外,一般是由龙虎山的正一铜教真人。举报、分派。这显然可以说明,在全真、正一两派中,只有正一一派在明代颇为得势,而全真道已近乎湮没无闻。明代武当山各宫的住持制度,明成祖《赖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中有一段记载,不过颇为混乱。为了辨析的方便,引述如下:

今正一嗣教真人张字清举报道士,分派各宫。道录司右玄义任自垣,道士邵庆芳为玄天玉虚宫提点,高道、周惟中提点,林子良为副富;兴圣五龙官以李时中为住持,道士吴继祖为提点:太玄紫胃官以李幽岩、胡古崖为提点:大圣南岩宫已命右正一孙碧云为住持,以王一中为提点副之。


此前明成祖有《敕真人张字清》这样一篇敕文,上面指定孙碧云为大圣南岩宫住持,而其余三宫则指令张宇湑选择有道行者“各二人为住持”。但从后一敕文所体现出来的实施结果来看,却并非只是每宫各两人住持,以住持为正,提点副之。从上面的这段史料中可知,事实上各宫观之职已括住持、提点、副宫三种衔。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值得作一简单的辨析。上面所提四宫,其住持系统显然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以住持为正,提点为副,如兴圣五龙宫、大圣南岩宫。第二,只设提点,有两人并为提点,如太玄紫霄宫。第三,设有四名提点,一名副宫,如玄天玉虚宫,似乎提点为正,副富为副。但何以设有四名提点,而无住持之称?这只能有下面两种可能:一是玄天玉虚宫在武当四宫中位居首宫,需要加强管理;二是文字有讹,如前面任自垣、邵庆芳之任“提点”,或许为“住持“之讹。具体若何,俟考。


武当山道教势力,在明代有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永乐、成化与嘉靖三朝。


永乐十年(1412),明成祖下令开始营建武当山宫观,命隆平侯张信、马都尉沐昕“董其役”。参与修建宫观的军土达20余万人,所建宫观有30余处。:至永乐十六年,武当山宫观建成,赐名“太岳太和山”,并亲自撰写碑文记之。明成祖对武当山的道士也相当重视。永乐初,明成祖多次派造使臣请武当山道教真人张三丰,但终究“不获”。永乐三年,明成祖给武当道士李希素救文,并赐他彩级一表里、丝衣一袭、钞四十键。永乐四年,再次给李希素敕文,所赐之物与三年相同。在武当山的宫观建设过程中,明成祖也吸收了李希案不少建议


永乐年间,武当山食粮道士不过400人。到成化年间,其食粮道士就增加到800余人,另外还有1000余人的道童。而太监陈寄则别带道士30余人,全都“领救护持”,到远离武当本宫百余里外的深山之中,私创观。


嘉靖二十六年(1547)十月,明世宗下诏,添设武当山太乐太和宫、太玄紫霄宫、大圣南岩宫提点各一人,而且还颁卜敕文,予以保护武当山各宫。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