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说一下我的家乡——美丽的都江堰

时间:2017-11-08 09:53:11 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首先,小编来说一下我的今日条为什么叫古堰君。

其实本来小编以前的笔名一直叫忘忧,源自周华健的那首。后来在申请今日条号的时候想用忘忧那个名字,却发现别人已经注册了,后来想了又想,于是想出了古堰君这个名字。所以古堰君,就是都江古堰一君子。哈哈,有点自信了。话说回来,小编作为都江堰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都江堰。文字有点多,阅读完需十五分钟左右。大家看。

都江堰市以前不叫都江堰,叫灌县。所以成都到都江堰的高速公路叫成灌高速。

都江堰利工程全景图

都江堰地理位置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因世界著名利工程都江堰和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而久已名闻遐迩;市境东与彭州市、郫县、温江区交界,西、北与汶川县相连,南邻崇州市;距成都市48千米。

都江堰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因堰而起、因而兴的城市;在新石器时代就是古蜀先民聚居的地区,是古蜀国的发祥地之一。岷江源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岷江南麓,东源出弓杠岭,西源出郎架岭,南流经松潘、汶川等县,至都江堰市出峡,流充沛,到成都平原后流速陡降,易淤易决,在都江堰利工程兴建以前,严重。战国初期,蜀相开明决玉垒山,分引岷江之,以排除患;到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访察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前人治基础上制定“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方针,基本完成都江堰排灌工程,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为后世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基础;李冰在利方面的卓越贡献,因此受到后人景仰。都江堰市先后为道、郡、军、州、县所在地,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灌县;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灌县设立都江堰市。

都江堰景区南桥

都江堰旅游资源

都江堰市以山、、林、堰、桥浑然一体,充分体现城中有在城中、“灌城色半城山”的布局特色,为此有着“拜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美誉。都江堰—青城山在民国时期就列为川西风景名胜区。1977年,国家批准灌县为对外开放旅游城市。1982年,国务院公布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3年2月23日,国务院将都江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建立都江堰市旅游度假区。1994年,都江堰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5年9月,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1995年6月,获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1999年1月8日,国家旅游局授予都江堰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0年11月29日,在联合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12月28日,都江堰市获国家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3年10月,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都江堰市2002年度“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2004年10月12日,都江堰市在“CCTV2004年度中国魅力城市”展示活动中,荣膺“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称号。2004年10月,四川省、成都市分别授予都江堰市“四川省长寿之乡”“成都市长寿之乡”牌匾。2005年3月18日,四川省授予都江堰市“双拥模范城”称号。2007年5月8日,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全国A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都江堰市获联合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奖”。2015年,荣获“2015中国旅游创新奖”。

推出安龙·相思河畔一日游、乡村骑行两日游、清幽溪谷、青城湾湿地等36条乡村游精品线路和12条“多彩都江堰”四季精品旅游线路。青城山康体休闲度假中心项目入选四川省优选旅游招商项目。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荣获“2015年川派盆景展”活动金奖、组织奖和“最具文化创意旅游景区”称号,在智慧旅游景区Top100投票评选中,荣获2015年度智慧旅游景区全国100强第8位。

都江堰动植物资源

都江堰市地处横断山北段川西高山峡谷这一世界生物多样关键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是四川盆地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生物种类繁多,是目前世界上亚带山地动、植物资源保存最完整的地区。都江堰市的动物资源较为复杂,有亚带农田动物群和川西北山地野生动物群。动物资源约有300余种,其中主要野生动物资源有一类保护动物12种,括已记录的大熊50—70只,是大熊的重要分布中心之一。野禽约有250种,其中,盛产各种鸟类,是中国鸟类中画眉和雉类的一个分布中心。

都江堰市属亚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域,是川西平原植被和龙门山植被两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区。多个垂直气候带,产生生物物种的多样,拥有高等动植物14000余种,有川芎、杜仲、林麝和鹿等用动植物1000余种,被誉为“生物基因库”;已记录该区内的高等植物3012种,动物11000多种,有大熊、金丝猴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5种,珙桐、银杏等珍稀濒危植物46种,被中科院列为全国生物多样“五大基地”之一。其中,许多第三纪甚至更古老的原始科属和孑遗植物得以保存,如有稀有国家保护植物1级一种(珙桐)、2级10种(连香、杜仲、银杏、红杉等)。苔藓种类密集度高,达一二百种之多,为世界所独有。此外还有许多珍贵、稀有、奇特古老的树木,如闻名于世的青城山天师洞古银杏,树高34米,径2.2米。野生果类,以中华猕猴桃(茅梨)最为著名,种植面积达6万亩,年产百万以上。材资源丰富,共有900余种,其中,以盛产檗、杜仲、厚朴、川芎著名,是世界植物的主要产地之一。卉资源丰富,木本观卉以山、杜鹃等为著,其中,可供观赏的杜鹃达427种,是全国最大的杜鹃培育基地。本观卉类有菊、兰等种。

都江堰清明放节实景演出

都江堰名称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嘴分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以灌数郡田。”

什么称都江堰,都江是哪条江呢?《蜀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都江堰南桥夜景

都江堰修建原因

1、为什么要修宝瓶口?

只要打通玉垒山,使岷江能够畅通流向东边,这样既可以减少西边的江的流量,使西边的江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玉垒山山石坚硬,民工们用具凿、挖、撬,工程进度极其缓。后来,一个有经验的老民工建议,应当在岩石上开一些沟槽,然后放上柴,点火燃烧,岩石在柴的燃烧下就会爆裂,可以加挖的速度。实践证明这个办法非常有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在玉垒山开凿了一个20米宽、40米高、80米长的口子,因形状很像瓶口,因此叫“宝瓶口”。奔流不息的岷江通过宝瓶口源源不断地流向东部旱区,这样,东部的农田得到了灌溉。都江堰的第一大工程终于完成了。

宝瓶口引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难以流入室瓶口,怎样才能让更多地往东流入宝瓶口呢?从而引出要修分嘴。

2、为什么要修分嘴?

为了便岷江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堰,将江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在江心修筑分堰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因为江心高涌大,流急速,筑成的堰提要很坚固,否则随时都会被洪冲走。开始修筑分堰时,他们采用往江心抛石块的办法,结果没有成功。因为,抛下去的石块,经不住洪的冲击,不断地被洪冲走。怎么办?岷山一带盛产大竹,当地人用竹子盖房、编竹笼来装东西的方法,使李冰大受启发。他请来许多竹工,让他们编成长3丈、宽2尺的大竹笼,再往里面装满卵石,然后让民工将沉重的大竹笼一个一个地沉大江底。结果大竹笼在湍流的中安然不动,稳稳地固定在那里,周围再用大石加固,就这样分大提终于建成。由于大提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部,所以被称为“嘴”。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江经大大小小的渠道,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灌溉网。从此以后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旱灾难,用竹笼装卵石来截流的办法也沿用至今。

3、为什么还要修飞沙堰?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量,防止灌溉区的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情况,李冰又在嘴分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槽和“飞沙堰”溢洪道。飞沙堰同样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起一种调节量的作用。当内江位过高的时候,洪就经由平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室瓶口的量不致太大,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灾;同时,由于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流产生了游涡,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至此,都江堰工程基本完成。

南桥上眺望宝瓶口

都江堰修建过程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发洪灾,洪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嘴分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口。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嘴堤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宝瓶口引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领大众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嘴的狭长小岛。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在分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形成环流,江超过堰顶时洪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道,故取名“飞沙堰”。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中,以“枯不淹足,洪不过肩”来确定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量时淘滩的标准

安澜索桥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