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粉蒸肉简史 要从这个鲊字开始

时间:2017-10-14 07:52:18 来源:水煮重庆作者:粉蒸肉点击:

导读:2000年粉蒸肉简史 要从这个鲊字开始2017-10-14 07:50 来源:水煮重庆这一笼粉蒸肉,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已经摆放了2000年。
扫描关注公众号

这一笼粉蒸,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已经摆放了2000年。

煮重庆消息,粉蒸,它的另一个名字叫鲊(读音zha),重庆也叫蒸鲊。鲊,正是粉蒸的古称——至少汉朝就这么叫了。

1

粉蒸的前身

说文解字,一本距今2000年的辞

这本里,第一次出现“鮺”,即“鲊”,意思是把米面和鲜拌一起“”字上面的“羊”,表示顺从地抹上。

在一本古老的字典里面,躺着古老的“鲊”字。

鲊(zha),在《说文解字》里面,写作“鮺”,读音不变。意思是“以米酿之”,然后“熟而食之”。在明朝的四川话里面,就有“鲊”这个字了。明朝李实的《蜀语》:“以米糤、、椒酿曰鲊”(米糤就是炒米面,椒指椒)。

什么意思呢?

鲊,在最开始,是保存一种方法,后来,这种方法运用到鲜上。

和米,抹在类的身上,然后封坛,就是鲊。一方面保证不腐坏,另一方面,经过这种特殊处理并封坛一段时间后,类的口感会变得独有风味。

这种做法,现在在一些地方,还大量存在。

比如湖南鲊(也叫鲊。祁阳、攸县、醴陵、常德、长沙等地都有,做法略有不同),就是代表

试举一例:用比较大的鲢也可),宰杀后,洗干净(有些地方偏要保留,觉得这样才够生猛),切成厚片,用、姜蒜、酒码味。码的时间要长一点,根据气候不同,要码两三个小时到一天,才能把味码进去。再用大米(或者米、紫米等各种米)下锅炒熟、炒香,磨成米粉,加胡椒椒面、椒面、麻、五香粉等制成“鲊面”(也有的地方,不用米粉,直接码调料,均可),用这个鲊面,把生片拌匀,再码一段时间。然后,像我们做泡一样,放进坛子密封。半个月后,就可以了。

除了鲊,鲊也很常见。

贵州、湖南、四川、重庆各地都有酸鲊做法稍有不同原理大同小异。酸鲊,一般用五,也有用纯肥的——码,或者煮半熟晾干,再码加有各种自选调料的熟米粉,放坛子密封发酵

特点是鲜香。密封发酵米粉里面的淀粉,在中酶的作用化,再转化为乳酸。这种乳酸,会产生大量鲜味。在和空气隔绝的环境下,又制止了解腐败,最后形成酸而不坏、鲜香无比的特别风味。

2

粉蒸简史

粉蒸,一般用竹笼蒸也可以用荷叶着蒸就成了荷叶粉蒸

从上文我们已经看出,鲊和粉蒸,具有亲密的关系

,是用米粉,对鲜和鲜的一种保存方式。奇妙的是,在保存的同时,又完成了对的特殊处理和加工。

经过这种处理后,鲜和鲜,变成了鲊和鲊。作为半成品,现在,可以进行下一步烹制了。

这个下一步,可以是加椒、椒、姜蒜末、蒜苗等爆炒,也可以是香煎,当然也可以上笼蒸,你要是厨商足够高,还可以设计出其它不同的烹制方法

在介绍粉蒸之前,我特别介绍一下香煎鲊

把五切厚片,做成鲊。平底锅里放少许温起来后,把裹满米粉的、一片一片的鲊,平摊着煎熟,直到米粉煎出香味,再起锅。直接用锅盔(或者荷叶、生),夹着滚烫的香煎鲊——一口下去,请自由想象一下那种美味吧……

如果图撇脱,甚至可以省去密封发酵过程。直接把厚厚的片(五、背柳),码上两三个小时味后,裹满被炒得焦香的米粉,下锅煎——煎好后,是直接,还是继续烹制(比如回锅或者软炸),就看自己的心情了。

粉蒸,和这种香煎鲊一样,都是鲊的后工序。所以,在老重庆,很多人把粉蒸也叫做“蒸鲊”,简称“蒸鲊”。

从这个名称可以看出,原版粉蒸,其实就是酸鲊直接上笼蒸——现在,很多县乡,都还保留粉蒸酸鲊习惯,反正我在好多地方的乡下都过。

但是,现在主流的粉蒸,已经越过酸鲊这个相对漫长的准备阶段,直接裹上特制的蒸米粉,上笼蒸。

或许是很多人不太喜欢酸鲊的那种酸爽滋味,又或许这种制作过程,不太适合餐馆的节奏,总之,酸鲊基本上告别城市的餐桌了,留下的,就是这个简化版的粉蒸

粉蒸这个名字,出现时间也很久了。

乾隆年间的著名大货袁枚(1716——1798),在他的《随园食单》里面,就有“粉蒸”一条。内容很短,录一下全文:

粉蒸

用精肥参半之,炒米粉色,拌面酱蒸之,下用作垫,熟时不但美,亦美。以不见,故味独全。江西人也。

这段话,信息量很大。

一, 乾隆时期的粉蒸,和重庆现在满街可见的粉蒸,已经区别不大了。面酱,就是甜面酱,川渝两地现在多加豆瓣酱、椒面和五香粉,使之川味化。打底的,则从变成了红苕、洋芋、芋南瓜等淀粉类食材

二, 200多年前的乾隆时期,袁枚就说粉蒸是江西,说明这在江西已经流行很久了。所以,现在有人说粉蒸的发明权在江西。但我举表示不同意。粉蒸只是鲊的别名,而“鲊”这个字,明朝就在川渝两地被普遍使用。这说明,至少在明朝,粉蒸在川渝已经盛行了。或许,在江西,比较早就把鲊叫做粉蒸,重庆这边,一直称为鲊。后来,湖广填四川,地,“粉蒸”三个字,随着江西移民的增多,在川渝也逐步被当地人使用,也就形成现在“鲊”和“粉蒸”两种说法并存的局面。

不过,在江西,粉蒸表现形式,远远多于重庆,这是事实。

最有特色的,是粉蒸笼宴。用一个桌子般大小的大蒸笼,当地叫笼,里面有粉蒸、粉蒸鸡、粉蒸、粉蒸排骨、粉蒸团、粉蒸粉干……等各种荤素粉蒸式,再配上4个或8个小(传统笼宴,是配四个小,中间一个大圆笼,叫做四星望月)。

除了非常形式主义的笼宴,江西在鲊的后工序上,可谓样百出。有香椿粉蒸(把香椿叶晒干磨粉,加入米粉中,做成粉蒸)、有粉晒米粉,然后晒干)、有粉熏米粉,然后熏制,为烟熏味)、还有粉酥米粉后,像炸酥一样炸)……

所以,建议粉蒸朋友,无论如何要去一趟江西,狠狠过一下瘾。

3

重庆粉蒸大有前途

粉蒸排骨,一定要用排切小一点提前多码一下味。

重庆喜欢粉蒸的朋友很多,可惜口福不好,因为粉蒸系在重庆被简化得所剩无几了。

粉蒸,现在几乎看不到了。粉蒸牛、羊和粉蒸肥肠反而比较多,偶尔可见粉蒸排骨。总体感觉,粉蒸家族在重庆人丁不旺呀。

重庆的粉蒸,我个人只喜欢山城羊馆的粉蒸羊,偏甜,微微麻,起来朗朗上口。余者,几乎没有让我列入“必清单”的了。

适合做粉蒸的,个人认为是肥肠,成后很滋润。可惜重庆的粉蒸肥肠,做得好的实在不多,我过几家,越越失望。他们的蒸米面,要么干焦焦的,要么湿哇哇的,总是踩不对节奏。

很少有重庆餐馆在粉蒸上下功夫。事实上,重庆粉蒸,和烧、红烧、蹄一起,可以列入四大传承民间——都是当年田席的主要角色,或者叫民间之四大金刚。这是群众基础很好的一道,如果动一下脑筋,研发成一个粉蒸系列,目测一下,大有前途。

粉蒸,是一个总的类别括粉蒸五、粉蒸排骨、粉蒸肥肠、粉蒸牛羊,永川还有粉蒸兔。其实,在老川师傅的回忆中,在不远的当年,还有粉蒸鸡和粉蒸——我在南滨路过一家馆的粉蒸,要问后感?不说了,说起都是泪。

粉蒸,一定要多裹米面蒸出来才香嫩而且,最好不要切片蒸。

做粉蒸,有两个要点

一是要提前处理。我在一家餐馆粉蒸排骨,整个过程是:兴高采烈地等,愁眉苦脸地。他家的粉蒸排骨,排骨颜色色的(绝对是没有任何处理就直接上笼蒸了),米面颜色则是明显的色,豆瓣居然都没有剁细……这种平也敢出来开馆子,当真以为开餐馆是在捡呀?无论是或者排骨,都要码上一段时间的味,加、料酒、香料、姜蒜、生抽、醪糟汁。如果是牛,最好先用小苏打处理一下,把嫩化。和平路上,离通远门不远,有家小馆子,卖羊。他家的粉蒸牛就有特色,用牛的肥加净同时蒸,肥滋润,显得不那么柴,不过,如果提前用小苏打码两个小时,会更好一点。

码味的时候,我提供一个绝密配方,加一点豆腐乳汁,味道会更醇厚。

二是蒸粉的配制,这个是关键。加一点糯米面非常好,比例在10%-30%之间。还有就是米面的炒制,一定要炒到适度的焦(不是炒糊),才会有焦香出来。然后用剁细的豆瓣酱、甜酱、椒(最好是椒颗。等最后上桌时,再撒一点现舂的椒面)、十三香(自己配也可以,有人喜欢多加八角,有人更喜欢桂皮的香气,均可)、红,拌匀。

和蒸粉,一定要反复揉,揉上十来分钟最好。虫是做不好这道的。要揉到每块都只见面不见和面浑然一体,才算合格。

关于粉蒸的垫底,我不推荐洋芋,除非是干洋芋丝。我个人比较喜欢红苕、南瓜、豌豆,或者干洋芋丝、干萝卜丝、干芋丝打底。

粉蒸,还是一道可以充分展示你的高厨商的

我曾经试过,用牛片,码味后,沾满糊壳、椒面,再裹米面蒸,别有一番风味,真心好。还有个秘方,粉蒸好的大片五(或者刚才那种牛片),两面刷上液,再沾满面糠,下锅软炸——会好得你浑身战栗。

原标题:粉蒸简史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