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杂谈:乾隆说酿酒耗粮应禁止,孙嘉淦却说酿酒省粮,孰对?

时间:2017-11-01 15:41:09 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禁酒令历朝历代皆有,到了清朝也不例外,康熙和雍正时期就已经限制私人酿烧酒,只不过没那么严格。而到了乾隆登基之后,开始全面推行禁酒令,私自酿造烧酒者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一时间烧酒生产量
扫描关注公众号
禁酒令历朝历代皆有,到了清朝也不例外,康熙和雍正时期就已经限制私人酿烧酒,只不过没那么严格。而到了乾隆登基之后,开始全面推行禁酒令,私自酿造烧酒者会受到严厉惩罚。一时间烧酒生产量骤减。民间烧酒传统源远流长,乾隆为何要违背民意呢?

烧酒虽然不像食一样是民生必需品,但民间饮酒之人众多,而酒的利润又极大,历朝政府自然不会让这块财政肥落入民间之口,故以禁酿私酒垄断酿酒业,与民争利。而乾隆帝禁酒却不是为了独享酿酒利润,相反,乾隆禁酒是为民着想。

到雍正时期,清朝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口出现增长势,而粮食的产量并没有出现增长。乾隆即位之初,本就粮食产量较低的西北五省,恰逢灾害频发,作物大面积减产,朝廷不得不南粮北调以解饥荒,不过运输却很艰难,耗费大量人力。

乾隆认为要使民富,必先积蓄,百姓存粮充足才能社会安定,而要存粮必先禁止烧酒私酿,烧酒作坊消耗了大量粮食导致丰年没有存粮,无法应对灾年。且西北五省气候寒冷,烧酒盛行,因此下令全面禁止民间私酿烧酒。

孙嘉淦出任直隶总督之后,经过利修缮,增强了抵御灾的能力,农业生产得到巩固。同时孙嘉淦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虽然酿私酒处罚严重,但还是有很多人冒着风险售卖私酒。经过一番调查,终于明了个中缘由。

因禁酒令一出,烧酒收归官营,市面上烧酒供应减少,引发酒价上涨。而人都有趋利的本,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即使杀的事都有人去干。由于酒不在禁止之列,虽然口感比不上烧酒,但聊胜于无,西北民间开始转而用酒替代烧酒。

孙嘉淦发现,民间烧酒的酿造原料多用高粱、麦麸、谷糠等物,而这些粗粮都不是日常食用之物,用来酿制烧酒,实乃变废为宝,提高这些粗粮的价值。烧酒后糟粕仍可用来饲养家畜,亦不存在浪费。而酿造酒则需用米黍为原料,米黍却是日常食用之口粮。

烧酒产量减少,致使高粱价格大跌,农民种植高粱,收入也大为减少,这样就迫使农民反而要卖出米黍,方可换取生活所需。而麸糠等物又不能再卖与酒坊换取银,这样一来,浪费甚多。

乾隆未经调查,想当然的认为禁烧酒可使民间存续余粮,没想到效果却反向而行,导致米黍消耗更甚。说了就是人为干预市场的恶果。而孙嘉淦则从实际出发,详细调研后发现,禁烧酒在灾年可作为调节粮食供应的段,但正常年份作为常态却有害无益,徒增民众负担。

凡事有垄断必然伴随腐败,不乏官员借烧酒官营之机谋取私利,于国于民皆不利。乾隆帝的一番好心,却办成了坏事,孙嘉淦据此上奏乾隆帝,详陈取消禁烧酒之弊端。乾隆也是个开明皇帝,觉得孙嘉淦的逻辑很有道理,最终采纳了孙嘉淦的奏议,下诏废除禁酒令。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