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次考试失败,将近五十岁中进士,这样的人生是废柴吗?

时间:2017-10-18 12:20:23 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很多人或许听说过春秋时候郑庄公出生的时候母亲难产,因而不得母亲姜氏喜爱的故事。在传统社会,婴孩出生难产,往往会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弃婴现象部分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扫描关注公众号
很多人或许听说过春时候郑庄公出生的时候母亲难产,因而不得母亲姜氏喜故事。在传统社会,出生难产,往往会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弃现象部分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明朝成化十一年(1475)的一日,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一户姓张的人家一名男降世了,在母亲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难产,差一点一尸两命。男孩出生的意外并未让父母产生,有的仅仅是恐惧和嫌弃,父母准备抛弃这个儿了。

幸运的是,男有一个长兄,比他大21岁,张氏家中四个兄弟,新出生的男排行老四。大哥的妻子,也就是大嫂不忍心看到刚刚出生的小叔子被遗弃,主动和公婆提出要哺育这个孩子,“固请育之”,所以后来男孩长大曾说“我嫂也,实我乳母也”。

张璁

被兄嫂带大的张家老四后来取名叫张璁,八岁进入私塾学习。在传统农业社会,张家是典型的耕读之家,“守先人敝庐六七间,薄田三十亩”。如今经济十分繁荣发达的温州地区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商业城市,几乎人人从商,其实在传统社会,温州却是一个读风气非常好的地方,是文献之邦。

在科举时代,耕读之家想要实现阶层上升流动,最实用、边际成本最低的路径自然是科考,“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是传统中国社会流动、沟通基层与庙堂的孔道,很可惜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之后,这种社会机制不存在了,百余年过去,新的有效社会流动机制也并未建立起来。

张璁,也不例外,与大明朝的一般青年士子一样,在科考体系中奋力拼搏,希冀进入体制内,为帝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弘治七年(1494),20岁的张璁考取温州府学生员,也就是秀才。后人不知历史真相,往往用什么“穷秀才”之类的尖酸刻薄之语讽刺生员,其实在科举录取比例极低的明代,能中秀才就已经不错了,秀才已经有着比一般百姓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了。张璁早期的科场之路还是比较顺利的,24岁那年,他又考取了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举人,中举是科举之路的阶段成功,已经具备出仕的资格了,当然这种功名的仕途前景是有限的。

明武宗

早年的顺遂并不意味着张璁的科场之战会一直顺风顺从弘治十二年(1499年)至正德十二年(1517年)的19年间,他参加七次会试,却七考不中,始终拿不到进士资格。如果是一般人,或许早就认为此路不通而放弃了,或者干脆干个基层公务员算了。

有一句话叫“不忘初心”,这是一句被过度引用的话,但是放在张璁身上特别合适,他的初心就是通过科举进入帝国政界,从而达到刷新政治的理想。他曾以言志:“长路奔波鬓发疏,初心何负惜居诸。敢马轻颜巷,自信行藏在孔。贾岛空囊犹有我,孟郊伤泪却怜渠。归舟催近山窗竹,扫榻还开万卷余。”这样的文,读起来令人感喟,读人着实不易!

嘉靖帝

正德十三年(1518年),张璁在家乡修建罗峰院,招徒讲学,并著《礼记章句》、《杜训解》等,同时也在准备他的第八次进士之战。正德十四年(1519)九月,张璁北上,志在进士。正德十五年(1520),46岁的张璁通过礼部会试,不过这只是成为进士的资格,称为“贡士”,待到天子亲自主持的殿试之后,才能真正成为进士。当时的皇帝是武宗朱厚照,此时正在南征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当然这一趟对朱厚照而言,更多的是南巡,皇帝未回京,殿试无法进行。

当年年底,武宗回到北京,但因身体不适,未能举行殿试。直到次年三月十四日,武宗暴卒,殿试仍未举行。四月二十二日,外藩继承大统的嘉靖皇帝即位。五月十五日,嘉靖皇帝补行殿试。在殿试中,张璁以二甲第七十八名的成绩正式获得进士身份,时年47岁。

47岁,对于我们今天很多人而言已经是等着退休的垃圾时间了,但是张璁这样一个科举时代的士人,却将其视为政治生涯的起点,他将在嘉靖时代开启明帝国的新历史!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