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碗红烧牛肉面,在酸笋味的思明北路闯出名头!

时间:2018-06-28 19:00:53 来源:内心游荡作者:牛肉面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深夜的思明北路,空气中飘着酸笋的味道,在成群“正宗酸笋面”里,一块“红烧牛面”的招牌有些抢眼。向着那块招牌走去,就能闻到浓郁的牛味。

老板的炉灶前忙得大汗淋漓,老板娘在打的同时安抚着因长时间等待而变得焦躁的客人。已经是气温三十多度夏夜,来摊子面的顾客却有不少。

1

老板蔡哥与妻子都是泉州晋江人,牛对于他们来说是从小到大的食物,去年十月来厦门寻找生计的夫妻决定在遍地酸笋面的思明北路上做一碗与众不同面。“一开始是很没把握的,就想尝试,没想到反应还不错。”

最初两人是推着一辆餐在思明北路上摆摊,从晚上11点营业到清晨4点。

△ 摆摊的餐

▽ 巷子口的店铺

生意有了起色,一个月前夫妻二人就在思明北路上巷子口租了一间店面,营业时间提前到了晚上9点,到了凌晨,还是将餐推到路边,“知道我们有店铺的客人不多,很多人还是会来摆摊的地方。”

一碗红烧牛面并非易事,哪怕是深夜来此,也得左拐右拐上坡下坡找了一个停位置,徒步走到面摊时,全身上下已经冒起暑气和汗,尽管如此都还不算困难,因为你会发现在前面还有不少人在排队等待,而夫妻俩早已忙得分身乏术。

但一切的怨念在红烧牛面端上来的那一刻灰飞烟灭。一碗红烧牛面就是粗细正好的工面,配上微口感的浓郁底,然后才是自选的浇:红烧的牛、腍滑的牛腩、Q弹的丸,还有一些闽南特色的辅料。

筷子挑起一块牛汁淋漓地滑下,急忙将它送入嘴里,紧接着捞起几根工面塞进嘴里,不知不觉间,碗里只剩下小半碗剩,脸上全是满足的汗珠,身边的食客也是同样的状态。

2

老板虽然是晋江人,但牛做了口味的改良,晋江的牛大部分是在锅里炖煮(卤),蔡哥考虑到厦门的外来人口很多,将牛做了台式红烧的处理,可以迎合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口味

台式红烧牛面起源于台北的眷村,汇聚了多地饮食的特色:上海的红烧、广东的煲、四川的辛等。

“做红烧牛面很简单,也很麻烦。”

简单的点在于,只需要把握和牛质量和口感;而麻烦的地方在于,好的和牛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

是用牛、牛骨、果和秘制的一起分时段熬煮的,炖需要用去至少10个小时。如果省去其中的一样食材或压缩炖煮的时间,味道都达不到理想的状态。

里炖煮后,还需加入香料卤制,期间需要不间断地翻动,以防烧焦,这便是“红烧”步骤的体现。

店里很多都是回客或者熟客介绍来的,秘密君就曾在遇到过这么一位客人:熟门熟路地点了一碗红烧牛面,在等待时聊起来店里面的频率,说自己作为半个台湾人,这家的红烧牛面最有家的感觉

3

尽管有了店面,营业时间并没有提前多少。采访时隔壁小卖部的老板凑过来说,昨天蔡哥开店已经有几十个人过来问“牛什么时候才开?”

蔡哥表示,开铺的时间晚并不是因为随或者偷,而是准备工作实在是太过耗时。

摆摊到四五点打烊,去市场里买货回来已经是七点,熬煮占去十余个小时,一系列准备就绪已经是下午四五点了。“我们连一点私人时间都没有,全身心扑在牛面上。”

当问起为什么从晋江来厦门做牛面时,蔡哥看了眼身旁的儿子,“希望可以在这里扎根,把小孩接到厦门来读。”

习惯的餐饮业里,红烧牛面并不是能速赚的好选项,但夫妻俩人依然勤勤恳恳做着,他们身上倒映着不少晋江人的身影,不畏辛苦,敢闯敢拼,认真踏实。

一品红烧牛

人均:21元

地址:思明区曾姑娘巷31号(阿二酸笋面对面)

营业时间:21:00至售完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