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博会期间,专家鼓励临沂打造“食文化之都”

时间:2018-08-27 20:51:03 来源:鲁南网作者:临沂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作为食博会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8月25日下午,中国美食文化组织联盟在我市召开“中国美食文化之都”建设研讨会,会上食文化联盟的专家们对临沂食品产业发展提出了期待:建议并支持临沂打造“食文化之都”。

临沂“食文化”基础扎实氛围浓厚

“临沂已经具备建设‘食文化之都’的产业基础,加之物流优势,已经形成完整的食文化产业链条。”山东食文化研究会会长孙晨阳说,他表示,临沂是农业大市,也是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大市,依托庞大的批发市场和物流资源,临沂可以成为众多食品生产及流通企业在北方乃至全国的集散中心,临沂市委市政府也对发展食品产业非常重视,并且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可以说全市上下已经具备了打造“食文化之都”的氛围和产业基础。

临沂发展食品产业的优势明显,临沂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品物产丰富,先后被授予“中国之乡”、“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中国金银之乡”、“中国桃业第一市”、“山东南园”、“洋园”等称号。

我市是农业资源大市、食品生产大市,食品产业是我市“8+8”产业体系中规模最大的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食品产业体系完整,已经形成集群效应,此外还有贯通南北的物流体系。这些优势已经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食品企业布局临沂,在临沂建立生产、营销基地,使得临沂食品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临沂市食品产业不断壮大,在制品、粮、干鲜果、淀粉果、罐饮料、精制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若干食品细分门类上形成了较大的企业集群规模。目前,全市已经拥有粮食加工、畜禽加工、罐加工、果蔬加工、烘培食品食品生产企业2000多家,11个食品产业集群,创建“食安山东”品牌771个,塑造了以“产自临沂”、金锣等为代表的140余个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为全市第一大产业 ,产业规模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682家,实现产值1993亿元,食品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一,在国内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的是美食,品的是文化,美食展现的不仅是色香味,也体现着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临沂物产丰富,食俗久远,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沂美食主要呈现齐鲁风格,但又独具特色,如临沂糁、八宝豆豉、六姐妹煎、兰陵美酒、沂丰糕等。品味临沂美食,满足的不仅是口福,更能感受沂蒙大地的山清秀。目前这些产品已经在产业化方面取得了突破,并产生了一定的文化影响力。

“我们联盟很早就有打造中国‘食文化之都’的构想,在中国饮食文化早已成为五年年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直到今天为止,现代人在饮食某些方面依然遵循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习俗,都说‘民以食为天’,食文化是中华文明和智慧的结晶。”食文化组织联盟专家马裕民说。

马裕民认为,建设“食文化之都”首先要进行准确定位。客观地讲,目前食文化研究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需要,如今食品消费队伍年轻化、网络化,迫切需要传递正确的食文化信息,现在是食文化研究发展机遇。“看看《舌尖上的中国》的火爆就能明,食文化是如何撬动传统食品产业的。”他说。

“食文化之都”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将会催生新的产业现象。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对产业模式有更好的了解,把好的产业纳入范畴内。“食文化蕴含巨大的产业魅力,食文化产业不与其他传统产业产生竞争,也不会依附于其他产业,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希望临沂能够成为食文化产业的典范。”马裕民说。

食文化联盟专家周德文认为,临沂具有打造中国食文化之都的硬件基础,但在食文化建设的“软实力”方面,临沂还需要再加把劲。“通俗地讲,食品产业括种植、养殖、食品加工、餐饮。如果临沂打算建立食文化之都,在这四个方面都要有独特的优势或者优势明显。临沂食品产业发展优势明显,饮食文化历史优势要加以弘扬和利用,彰显食文化之都的历史地位。从历史积淀来看临沂的历史价值凸显,赋予新的思维新的理念。”

“临沂不缺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但是缺少著名的食品品牌,缺少食文化传播的平台和浓厚的美食氛围。”另一位专家张桂生说,食品产业链是基础,但是随之衍生出的例如美食文化节、美食博览会、美食大赛等等或者有地方特色、或者“国际范”十足的大型活动也是打造美食之都必不可少的环节。“要重视食文化的研究,要有一套完整的食文化研究和宣传体系。”张桂生说。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