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淡竹叶,清热泻火

时间:2018-12-11 08:01:01 来源:陳醫師說作者:本草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品种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多年生植物淡竹叶的叶。主产于长江流域至南部各省。季采收,晒干,切段生用。

明代以前方剂中所用的竹叶或淡竹叶均非本品,而是来源于同科植物淡竹或苦竹的叶。竹叶以清心除烦见长,而本品则长于清利尿。

味归经】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功效

除烦,通利小便。【主治】

用于病烦渴。本品甘寒,功能清心泄,除烦止渴。用于病津伤,心烦口渴之证,常与石膏、芦根等同用。

用于口疮尿赤,肿尿少,疸尿赤。本品甘淡寒,功能清心降火,渗湿利尿。用于心火炽盛,口舌生疮,以及移小肠,淋涩等症,常与灯芯、滑石、茅根等同用。本品以渗湿泄见长,配牛蒡子、泽泻、益母等同用,还可治肿尿少,与茵陈、耆、栀子等同用,还能治疸尿赤。【文献别录】

《本钢目》:「去烦,利小便,清心。」

《现代实用》:「清凉解,利尿。治口渴,小便涩,烦不寐,龈肿。」【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竹叶《名医别录》

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主产于长江流域地区。原植物野生于山坡林下或沟边阴湿处。喜阴凉气候,以山坡林下以及阴湿处、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宜生长。味甘、淡,寒。归心、、胃经。功效除烦、生津、利尿。临以鲜用效佳,名称竹叶。本汇解

《神农本经》:味苦,平。主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主除烦,风,喉痹,呕逆。

论》:味甘,无毒。主吐毒风,压丹石毒,止消渴。竹烧沥,治卒中风,失音不语。苦者治眼赤。

《日华子本》:味甘,冷,无毒。消痰,治狂烦,中风失音不语,壮风,并怀妊人倒地,止惊悸,温疫迷小儿惊痫天吊。

《开宝本》:味苦,平、大寒,无毒。除烦,风,喉痹,呕逆。

赋》:味辛、苦,平,寒,无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其用有二:除新旧风邪之烦,止喘促气胜之上冲。

液本》:气平,味辛。又苦大寒,辛平,无毒。

《本》云: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除烦,风痉,喉痹,呕吐。仲景竹叶用淡竹叶。

《心》云:除烦,缓皮而益气。

《珍》云:阴中微阳,凉心经。

《本纲目》:煎,熨霍乱转筋。

煎浓汁,漱齿中出,洗脱肛不收。

(苦竹叶)烧末,和鸡子,涂一切恶疮,频用频效。

《本经疏》:竹叶禀阴气以生,《本经》味辛平,气大寒无毒。甄权言甘寒。气薄味厚,阴中微阳,降也。入足阳明、少阴经。阳明克中生痰,痰壅滞则咳逆上气,辛寒能解阳明之结,则痰自消,气自下,而咳逆止矣。仲景治伤寒发大渴,有竹叶石膏,无非假其辛寒散阳明之邪也。

《本蒙筌》:味甘、淡,气平、寒。阴中微阳。无毒。逐上气咳逆喘促,退虚烦躁不眠。专凉心经,尤却风痉。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