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地道!魏集的麻豆腐

时间:2018-05-31 16:56:10 来源:德州新闻网作者:麻豆腐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魏国强

魏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自始祖魏成立村至今,已历经26世,有600余年的历史。

历史上的魏集,官道贯村而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特别是在清代咸丰11年,就建起了冷兵器时代牢固的防御的工事——圩子墙、圩子沟后,更一度成为当地的商业中心和避难中心,那时就素有“小周村”之称。

正因为悠久的历史,便利的交通条件,才成就了古魏集传统“四大美食”——粉皮、烧、蜂糕、麻豆腐。说起古魏集的传统四大美食,从当代人健康饮食的角度看,当数麻豆腐

虽然麻豆腐生产粉皮过程中的副产品,与粉皮相比,它出身“卑微”,甚至在解放前,它还有“贫民食品”的称呼,但因其富含纤维素、绿豆、磷、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1、B2等营养成分,再加上特殊的口感,备受食客欢迎。早在明清时期,麻豆腐在德州已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民间小

有文章称,炒麻豆腐北京独有,是京独有的风味小。此结论未免有些武断。魏集人炒制麻豆腐的历史也有600多年,与北京人相比,愣是不少。

豆腐因特殊的口感,受到了大量美食家的推崇。不但普通百姓,有人也,甚至很多人得还上瘾。有文章见证,在北京,梨园界名角大腕,也都好这一口。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马连良先生就酷这道美食。特别是马连良先生。马先生是回族,他的清真厨师的拿之一就是炒麻豆腐。他家炒麻豆腐是相当讲究的,要用羊切成小丁,再配上青豆、咸雪里蕻、胡萝卜丁,炒时用香先将配料炒到八成熟,放在一边备用,然后再用香酱等炒麻豆腐,炒出香味后放入辅料,翻炒至糊,上边再浇上

正因马连良先生此物,所以他夫人陈慧琏做的麻豆腐在梨园也非常有名。

让人高兴的是,进入新世纪,有很多年轻的人,也继承了前辈的传统,喜欢上了麻豆腐

魏集人炒制麻豆腐,也是很讲究的,一般用植物、红椒、青豆芽、豆芽、雪里蕻一起炒。炒制麻豆腐是个功夫活,讲究的是炒制两遍,并加入胡萝卜丁。第一炒,把”进去,第二炒,再将炒出来,这样经二次翻炒即防止沾锅。又能确保进味。当麻豆腐炒至糊糊的且呈灰绿色时,再将炸好的红泼在上边后,撒上几段韭叶,成品呈红、绿、灰、色,极其美观。口感香醇味厚,酸咸适口,麻麻的、沙沙的,在口里别有一番风味。

魏集的麻豆腐生产环节,和粉皮加工的制粉环节相同:

浸泡。用25kg绿豆夏季在常温条件下浸泡5至6小时,冬季用40℃的的浸泡,使其膨胀。浸泡时可用木勺搅拌,使杂物漂浮面,用勺撇除。

冲洗。将浸泡好的绿豆用清冲洗2遍,彻底冲去泥沙等杂质。

磨浆。将冲洗好的绿豆添入石磨,进行研磨。在研磨过程中,边添绿豆边加少量,以磨成浆糊为宜,一遍不行的话,必须研磨2遍。

过滤。将磨出的汁液,先后放入60目和100目的箩中过滤2次,将箩上的粉渣除去,箩下的粉汁放入缸中发酵12时,使淀粉沉淀。

撇缸。将缸中的表层分撇除三分之二后,将沉淀好的淀粉上方的稀样液体以上的部分盛出,再放入锅中熬制,同时添加适量,这样绿豆就会在卤作用下,析出,滤去分,便形成暗绿色麻豆腐

正因麻豆腐生产的繁琐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力,且产量极低。生产绿豆淀粉时, 50绿豆生产滤好的麻豆腐,再加上人工费用的上升,很多业者直接把这一环节略去。所以,即使在魏集,成品麻豆腐也显得很珍贵。只有尊贵的客人到来,或有重大节庆日,在魏集才能品尝到正宗的这一传统美食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