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是怎样炼成的?为人父母如何给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时间:2017-10-12 12:38:45 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在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上,普天之下的父母大致分为两类:有一种父母觉得,孩子永远是隔壁家的好,聪明又伶俐,勤奋又好学,再看看自己的孩子,又馋又懒,又笨又闷,辛辛苦苦养育半天,屁都憋不出
扫描关注公众号

在对待自己孩子态度上,普天之下的父母大致分为两类:

有一种父母觉得,孩子永远是隔壁家的好,聪明又伶俐,勤奋又好学,再看看自己的孩子,又馋又,又,辛辛苦养育半天,屁都憋不出来一个,只会窝在沙发里打游戏能耐;

另一种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生来就属于精英中的精英,人之龙凤,众生睥睨。所以在教育上,永远只选最贵的,只要对孩子帮助的,砸锅卖也要弄来。“不能耽误孩子”永远是他们的口禅……

但无论哪类的父母,都一致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优秀一点,再优秀一点,更优秀一点,在“优秀”的道路上永远走下去。

其实这是挺难的事情。人都有惰,更何况是孩子呢。在孩子的世界里,“王者荣耀”永远比“英语练习册”有趣。“游乐场”也肯定比“补习班”更加好

在他们的眼里,生命的长度就是无限的。除了周一到周五按部就班的上学,剩下的时间除了挥霍别无他用。他们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让放纵自己这件事变的有理有据。今天作业没写完又能怎么样呢,这道题不会做又能怎么样呢?在他们的小世界里,没这么多心里负担。

孩子出现了这样的想法怎么办?

靠逼,靠管,靠打?

我这有一种更省事,也更直接的策略。是我父亲传授给我的。被我命名为《田家绝学》,反正我是要把这种方法传宗接代的,今天偶然想到了就和你们聊聊。

我记得在我七岁那年,很喜欢大大泡泡——就是那种两毛一块,做工粗糙,用胶和色素做成的那种。

那时候,嚼泡泡简直成了一种抗拒不了的痴迷,每次我妈妈让我去商店买,我都得给自己买两块泡泡当作跑路费。

有一次家里来客人,我父亲给我20元让我去买东西,我到了商店,一眼就看到泡泡盒子,全是我喜欢口味。当时也不知道被迷住了还是怎么,鬼使神差把那20元全买了泡泡,满满一大兜子。

我藏着掖着回到家告诉父亲不小心丢了。我父亲聪明啊,说,丢了小事儿,不过你兜里这么鼓,装的啥呀掏出来我看看……

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我忘了,不过我到现在仍清楚记得,那年天,桌子上放了整整一百块泡泡,我从天嚼到了夜……把最后一块泡泡吐出来的时候嘴都肿了。(直到现在我的咀嚼肌都比常人的大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天泡泡嚼多了……)

对于孩子的坏习惯,大多数父母做法就是管制,甚至打骂。殊不知对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来说,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下次面对孩子习惯的时候,不妨试试这种“体罚”的方法。或许会对孩子的幼小心灵造成伤害,甚至会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恨我,但我觉得,孩子如果能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重视承诺、学会自律,那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

在我十六岁那年,古惑仔看多了,就在学校冒充社会大哥。放了学叼着根烟跟几个小哥们去上网。累了就给网管扔十块,买一排娃哈哈两干脆面。

对于社会大哥来说,“醉金迷”的生活总是寂寞的,寂寞是需要找个“马子”排解一下的。

那时候上学,也没有多少生活费。家里给的这点,实在不够我买烟买娃哈哈和追女朋友的。实在没辙了,我就找我老爹谈判。

学着社会大哥的样子,披着校服,给老爹倒了杯,拽拽的说:我在学校找了个漂亮朋友。现在有点养不起了。你要是想早点抱孙子,就多给我点生活费,再给我买两身新款耐克什么的……

看到这你们肯定觉得我挨揍了,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和谐社会救了我……不过我父亲的回答很明确,你的女朋友,凭啥我掏养?想养的话,放了学自己打工挣去。

我说行,挣就挣。

我出门溜达,看到了电线杆上贴着装订厂招临时工,送,工资按天结。就高高兴兴打电话报名了。

第二天早上六点,来个小面,把我拉到一家连大牌子都没有的装订厂。

我的工作就是把刚做出来的,整齐的码在一个小木台子上,然后老师傅过来打

听着挺简单,但一天下来,我的皮刮了无数个小口。身上的衣服湿了一回又一回……到最后老板结账,给了我七十。

捂着回到家,点了根烟,攥着辛辛苦苦挣来的七十块,又看了眼桌上的卡尔维诺鲁迅荷马卢梭张大千,才有了现在吹着空调唱着,跟你们讨论孩子教育的我……

有点扯远了,

仔细想来,在我的成长中,引起我巨大改变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过总的来说,我的父母教育方法简单,七个字孩子划清界限。

孩子划清界限,是很难的事,但又是很重要的事,因为这是孩子长大成为一个自由独立个体的必要前提。

一个孩子,在幼儿时期,一饿了就会有人喂、一了就会有人、一就会有人抱起来、一就会有人奖……的,会逐渐形成一种“我是世界中心”的心态和想法,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任何东西都可以唾可得。

什么很多育专家都建议孩子一会再抱再喂?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儿的这种错觉,好让他们在长大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并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产生的心理落差会小一点。

孩子成长过程,也是界限树立的过程。他们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人眼中,自己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想要的东西也要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才能获得。

这种“去自我中心化”才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必经历程。

在这个阶段,如果父母不能逐步、及时地跟孩子划清界限,教会他们如何承担自己的应该承担的责任,那么孩子就永远也长不大了。

什么我们经常看到衣着入时的女儿逼自己的农民工老爸买机,或者博士毕业的儿子心安理得地留在家里啃老之类的新闻?为什么在大难临时,那些二代总会率先报出“我爸是李刚?”

这些“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大号寄生虫之所以存在,有些人将这些原因简单的归类于“慈母多败儿”,我倒觉得,生在家庭里,父母一贯的给予,和孩子在社会上的界限的模糊,是主要原因

从小我父母给我灌输的价值观是:

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因为,我可以把我的一切给你,但前提是我愿意才行。

界限,才应该是家庭教育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无论朋友,兄弟,父子,夫妻,越亲密的关系,界限应该越明显。这才是一个孩子走向成熟的标志,而不是年龄身高学习成绩。否则,必然伤人又害己。

公众号:田父的小酒馆

关注我们收听更多精彩话题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