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味斋」羊油炒扁豆

时间:2018-07-14 05:05:29 来源:语文迷作者:扁豆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在《曲终集》里,孙犁写过一段谈文字,那就是《凉偶记》中的《扁豆》。文章不长,写得却是有声有色,读后让人回味无穷。说的是抗战时期的1939年天,孙犁每天晚上住在一位游击队员家中的往事。“他种的扁豆,长得肥大出奇,我过去没有见过,后来也没有见过”。“扁豆有一种膻味,用羊炒,加红椒,最是好。我在他家到的,正是这样做的扁豆”。他们共同玉米子、羊炒扁豆,吸自个儿烤好的绿烟叶,说着闲话,听着外面的山风。

“扁豆”在我家乡鲁南另有所指,又名“小豌豆”,以收获豆粒为主,叶似野豌豆,成熟的豆较为扁小,比萝卜稍大。孙犁说“篱笆下种扁豆,到季开结豆,罩在篱笆顶上”,“扁豆耐寒,越冷越长得多”,这“扁豆”扁长稍弯,如浓眉;豆粒亦扁,似蚕豆,不论是色、绿色的,还是紫色的,我们家乡都叫它“眉豆”。《辞海》解释“扁豆”:“一作‘藊豆’,又名‘鹊豆’‘蛾眉豆’。”《农政全》《广群芳谱》《植物名实图考》皆有“蛾眉豆”说,如此看来,家乡称之“眉豆”也是有根据的。孙犁所说的扁豆,清明过后即可点种,入暑后就能摘食,凉到下霜时段结得最多,所以又叫它“眉豆”。眉豆烫过凉拌,好炒,好;烫过晒干熬,也好;然而,用羊炒眉豆对我来说却是新闻。

一日清早赶集,遇到眉豆上市,我边买边问摊主用羊炒眉豆是否好。摊主是位年过甲的老者,他回答说没这样过。我告诉他有个很响名的文化人在抗战时期这样过,几十年后仍津津乐道。老者说:“打仗的时候,饥一顿、饱一顿,肯定好呀!树皮叶都光,里哪有?那年,谁能上羊炒眉豆那不上天啦?”老者所言有理,可是我不亲口尝一尝怎能证道滋味?

买过眉豆,到羊馆买羊。在我回答店家的问话时,一位喝小酒的中年人插言说:“别试,弄不好搭这盘!”我说在少年时过羊感觉挺好。他说:“那是那,这是这。以前谁不巴望着里能多有点?现在就连都不当好东西了,别说羊。”他看我不听劝说,摇了摇继续喝酒

回到家,亲自操厨,大喊“拿红椒来”。夫人问跟谁学的“洋”,我说有出处,孙犁先生叫好的。夫人道:“我说呢,这么大的精神。”

端上桌,绿红相间,色香诱人。我先尝,味道不错,羊炒眉豆真是别有风味,不妨作为保留单项目常炒常。让夫人尝过,她说:“学不难,你怎么不学学人家是怎么写文章的?”

是呀,学不难,难在知味;写文章不难,难在写孙犁先生似的有品位的文章。(作者:孙南邨,系作家)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