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上海隐藏的二楼烧烤店,有最好的四川味道

时间:2018-08-09 20:16:34 来源:申江服务导报作者:烧烤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申夜食谈栏目没有软文,不收广告,只有良心推荐

文中亦未涉及店名,如果你对我们的推荐兴趣,请读到最后,我们会有办法悄悄告诉你。

“我们心目中衣飘飘的年代,里必须有一根烤串…”最近这句话被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带得有点火。

想当年,我们的学生时代,每个躁动的晚自习,肚子总是不合时宜地咕咕响,盯着钟表上的分针秒针,待到下课铃响的一秒钟,一个个都像脱了僵的小马驹,直奔学校后门外的料一条街,安抚空荡荡的胃和心灵,大朵颐!

料街上烧烤大叔脖子上总是围着一条毛巾,几乎都记得了谁最什么,摊儿上的烤串儿每个都精神抖擞等着被他挑选。架在小三上斑斑驳驳的烧烤炉,摇摇晃晃的灯光,我们站在下风口总被呛得咳嗽几声……

这些画面成了年少那些日子最有滋味儿的光影,等到过了衣飘飘的岁数,最怀念的还是那根儿烤五的味道。

“青春岁月已老,而我们还在烧烤。”

看了太多诱惑人心却不到的美食节目,终于有一部纪录片圆了无数食客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对于一个合格的货来讲,喝啤酒撸串才是夏天的标配,《人生一串》在这个夏天,正是引起了炎炎夏夜里人类最原始的期待。

半夜撸完六集,这个过程实在太煎熬,忍不住穿个短裤人字拖,径直跑到楼下巷子口的通宵烧烤店,点了一份烤生蚝,外加一份蒜蓉金针菇,外带回家。

一边嗦着鲜嫩多汁的烤生蚝,咯吱咯吱咬几根金针菇,相比片子里滋滋的烤和红椒,竟突然觉得大上海的夜味显得有点儿寡淡。

六集总时长超过80分钟的纪录片,摄制组走过30多个城市,500多家传奇烧烤摊,竟然没有一家是来自我大上海的,连江浙本地的都极少。终于在第六集守到了一家扬州中学门口的烧烤店,眼前一亮,刚开始期待下面的戏份,老板却说他是安徽人......《人生一串》寻味江浙沪,失败

问了土生土长的老上海朋友,他们摊摊小跟我说,江浙沪一带原是没有本地发源的烧烤做法,做烧烤生意的店家也大多都是来自云贵川或东北等地。想想也是,江南富庶之地的风格是和撸串儿不太搭调。但反念一想,也正因此,魔都也成了五湖四海烤串儿的汇聚之地。

片子里的猪鼻筋、脑…对魔都人来说,这些又是只能在纪录片里看到的?不,解决问题能力总是最强的。翻遍魔都烧烤店的外卖单,竟还真找到一家能到猪鼻筋的店。记好地址,第二天就收拾好肠胃准备去一探究竟。

这小店不在大路边,位置实在不起眼,招牌上的大字竟然是“吴记老锅底”,火锅店??要是事先不查,完全不知道这也是一家烧烤店,步突然有点迟疑......

这家烧烤师傅老王说,他在成都和宜宾做了许多年烧烤生意,自然是有两把刷子才会来上海创业。听他这么一说,探新店的忐忑扫去了一丢丢。他又说教他烧烤的师父是老一辈做传统四川火锅的......纳尼?怕不是在逗我?火锅师父带出的烧烤徒弟?!

咳咳,只能靠实(kao)力(chuan)说话了!

慕名而来就是为了这猪鼻筋,先来上20串。在上海确实少见,老王要找专门的供货商提前预定,毕竟一猪只有两条鼻筋,多少的小猪仔才能够这一盘儿。上海进货还比四川贵一些,老王说卖4块一串,基本就是成本价,赚不了几个

猪鼻筋上的脂肪已经被剔除,确保食客的齿最直接的接触鼻筋的口感,确实劲道,咬上去的瞬间,还有点弹,那感觉真是爽呆,感受到胶质碎在齿间,难怪被称作是“给齿的VIP待遇”。

几串猪鼻筋下肚,便突然对这家其貌不扬的小店重燃了信心

上海的烤串死忠粉说,烧烤就要找四川烧烤店;同样的道理,在四川的货们要烧烤,便是数宜宾烧烤最地道。

老王就是四川宜宾人,宜宾最出名的是燃面,烧烤也是一绝。宜宾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烤炉子,每个宜宾人好像生下来就会烧烤似的,每家人都有自己的烧烤秘诀。两三个人烤,招待几百人,是常有的事儿。

聊到这儿,老王有点小骄傲,他说烧烤不是每个人都能烤得好的,也不是一般人一年半年能学会的。烤出来东西好不好完全看火候,跟做一个道理不同食材没有什么“好烤不好烤”之说,重要的是把握好每样食材的“节奏感”。

上海的正宗四川烧烤对比较少,东北烧烤比较多,可能也是因为口味习惯关系,江浙一带多喜清淡,烤串儿也都是改良版的。网上的各种“饮食地图炮”段子也不少了~

老王为了适应魔都人的口味,也把自己的川味配方本土化了。比如四川烧烤是不做海鲜的,但烤生蚝扇贝是上海烧烤的标配,老王也就在单里融入了长三角的味道。

就连调料也是“量沪定制”,上海人孜然不太麻,就加重了孜然,减了椒,椒也低几个度。四川烧烤串儿比较小,老王把量也增多了。

因宜宾正处于四川和云南的交界之处,饮食上也融合了川滇的精华,有些食材也成了两地通用的特色。老王就把云南的豆腐也带来了上海,豆腐烤得恰到好处,外脆里流浆,搭配秘制川味酱,满口留香。老王的豆腐是直接从云南运到上海,很容易就断货,得到全靠缘分...

再来两串先炸后烤、咔咔脆的烤土豆片,加上几串豇豆魔芋串,把豇豆放魔芋上面烤,软脆可口唇齿碰撞,用四川话说那叫“巴适得板”!

当然也有老王带不来的,他最遗憾的是宜宾最特色的“把把烧”,在上海也很难找到正宗的做法。牛羊小串儿,一把15到20串,烤“把把烧”需要持续翻转保持受均匀,不能夹生也不能过老。一把小串下肚,一支支滋味儿回味无穷,整个夜晚都圆满了。

老王说还有“猪喉咙”,真是回听,涨姿势了。一猪就一小块。还有烤整条喉,在上海也很难到新鲜的,四川的喉都是当天杀的猪,起来口感完全是两码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食材要是不新鲜,师傅再怎么艺,也烤不出来最巴适的味道。

老王以前还做过石锅,卖过宜宾燃面,也学过四川火锅,但最后还是觉得烤串儿最有感。问他为什么不留在宜宾做烧烤?老王说因为宜宾人烧烤口味太难伺候了。

所以...你就来上海了是吗?

一顿夜烧烤饱喝足,和烧烤师傅老王也聊得畅淋漓,所以就觉得“上海无烧烤”这结论之前下得有点儿率了。魔都街巷尾的各种特色烤串小店,内有乾坤,烧烤炉背后的烧烤师傅来自五湖四海,身怀绝技。这其中碰撞也许让大上海的夜滋味火四射。

一杯红酒若是不在小资情调的法式餐厅,总觉得有点儿格格不入。而一杯扎啤配烤串儿,却不论在哪儿,都能畅下肚津津有味。

那些年的下课铃声之后,就像现在每天顶着暮色走出地站台。扔下令人晕目眩的习题课本,就像脱下紧身挺括的西装革履。不论过了多少年,总能在烧烤摊边,找到高级餐厅里无法探寻的自在与洒脱。

朋友,你家楼下的小烧烤,约不?

动图:马雪峰

摄影:董天晔

本文版权归《申江服务导报》所有

转载文章 请联系后台授权

如果你想知道这家餐厅的名称,请在官微的对话框留言“上海神秘烧烤店”,我们会把这个小秘密分享给你。

1000000+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