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锅清汤品真味

时间:2017-11-09 11:01:42 来源:大洋网作者:涮羊肉点击:

导读:铜锅清汤品真味2017-11-09 10:52 来源:大洋网鲜嫩的羊肉片儿,汆入铜锅沸水之中,翻滚着的是食客的焦心;拿起筷子,蘸上点儿佐料,
扫描关注公众号

鲜嫩的羊片儿,汆入铜锅沸之中,翻滚着的是食客的焦心;拿起筷子,蘸上点儿佐料,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幸福感在唇齿口鼻之间游荡几个来回,一股脑儿地暖了心暖了胃,好不畅。这便是北京冬最的一口儿——涮羊

对于涮羊和眷恋大概已经流淌在北京人的脉和基因里了,风一起就开始惦记。老传统是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开始,涮羊同时登上餐桌。入开始,是因为季的羊最鲜美,羊,最适合进补。这羊一涮,就到了来年的端午节,当冷里泡着的粽子登场的时候,才是羊退席的时候。

忽必烈和涮羊的渊源

日前,笔者拜访了东来顺涮羊非遗技术第四代传承人陈立新师傅,他45年来专攻羊切片,作为中华十二绝之一扬名中国餐饮界。听老爷子聊北京的渊源和掌故,于美味之外了解了更多的文化与历史,也是我等京城货的幸事。

“要说这火锅的历史可就早了,那得从3000多年前说起……”陈师傅一句话就回到奴隶社会了。不过,火锅在我国确实历史悠久,因其投料入沸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古人称其为“古董羹”。据考证,火锅的最早雏形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北京延庆龙庆峡山戎文化遗址就出土过春时代的青铜火锅

而涮羊火锅的出处陈师傅认为并无定论,有好几种说法,其中最普遍的就是由元世祖忽必烈赐名一说。据说忽必烈统帅大军南征时,有一日伙夫正宰羊割准备清炖,忽然探马飞报敌军逼近,部队立即就要开拔迎敌,可忽必烈还饿肚子。伙夫急中生智飞地切了一些薄片,迅速放入沸锅中搅拌涮了几下,待色一变捞入碗内,撒上些细送给忽必烈。忽必烈完上马迎敌,旗开得胜,心中大悦,就给这个起名为“涮羊”。

风一起满街“涮”字

清朝的时候,火锅北京就已经成为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喜美食,乾隆在宫中曾摆过“千叟宴”,当时共用了1550个火锅,应邀品尝的老人及大臣五千余人,成为我国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

清末民国时期,四九城内外以火锅涮羊闻名的馆达数十家。旧京时这些经营涮烤的店铺都在门前设有“烤涮”两字的门灯,或在门前放置一个很大的“涮”字招牌,风一起,满街“涮”字,成为老北京独特的景观。

陈师傅听师父辈的老人提起,旧京时前门外市的正阳楼曾经是最火的涮馆子,是著名的“八大楼”之一。《旧都文物略》中曾载:“正阳楼切者为专门之技,传自山西人,其刀法而薄,片方正。”东来顺从一个小铺后来居上,成为京城著名涮馆,据说就是挖走了正阳楼的切师傅。

更衬羊

什么师傅对一家涮馆子这么重要?陈师傅道出了其中的奥妙。旧时讲究的涮馆,一定要用内蒙古锡盟地区西坞旗的大尾巴绵羊,而且必是公羊刚断奶时就阉割的羯羊,才能不带任何腥膻异味。涮只用“上脑”“小三岔”“大三岔”“瓜条”“磨档”五个部位,要求切出的羊片长约13厘米,宽约3.3厘米,厚0.9毫米,其薄如,摆在青瓷盘里,晶莹剔透,片红相间,界限分明,还能隐约透出青瓷的纹,片像盛开的牡丹一样鲜红,肥片洁如玉。“薄如、匀如晶、齐如线、美如”被称为切羊的最高境界。

这样的片投入海米口蘑底的火锅中,一涮即熟,片肥而不,而不柴,久涮不老,起来不膻不腻,味道鲜美。再加上独特的作料,搭配蒜和芝麻,起来醇香味厚,口感极佳。

传统炭火铜锅的妙处在于,铜的导好,升温,用炭火加温度高,而且火焰温度相同时,铜锅的温度会比锅高,才能达到“涮”的效果,羊口感更为鲜嫩。

北京涮羊和其他地方火锅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定要用清锅底。陈师傅说,在涮界,真正能检验火锅品质的底,一定是清锅,恰恰就是因为清,才对的品质要求高。底澄清,只需加入底料,括海米、葱、姜片、口蘑,口蘑与海米勾出鲜味,又不抢羊的鲜美。涮完几盘,锅里也没有浮沫,才说明干净地道,真正的铜锅涮的馆子里,是不备打沫勺子的。

铜锅清品真味,正是老北京涮羊的真谛,纵然有人滚烫的四川火锅,有人飘香的潮汕火锅,有人滋味独特的酸火锅,乃至菊锅、酸锅……不一而足。然而,这清中的原汁原味,炭火中的温暖回味,铜锅欢宴背后的平常岁月,正是北京人剪不断的那一缕乡愁。[ 编辑: 曹绮雯 ]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