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中餐在美国很流行,美国人吃的到底都是啥?

时间:2017-12-08 16:45:53 来源:每日豆瓣作者:美国点击:

导读:据说中餐在美国很流行,美国人吃的到底都是啥?2017-12-08 16:22 来源:每日豆瓣本文作者: 宣海伦 李莉蓉 美国人最爱的一道中国
扫描关注公众号

本文作者: 宣海伦 李莉蓉 美国人最的一道中国,大概很多中国人都没过——橙味鸡(Orange Chicken)。 这道里的鸡,美国最大的中餐连锁 Panda Express 一年可以卖出 8000 万磅,相当于每个美国人一年会上 4 块,这几乎要追上肯德基在美国卖出的炸鸡数量(人均 5.5 块)。

Orange Chicken

这道据说改良自湖南陈皮鸡,但无论是口味还是做法都完全不同中国的陈皮鸡里用到的陈皮等材在美国被换成了新鲜的橙子皮,有的甚至连橙子皮都不放,直接把橙汁酱淋在炸鸡上,尝起来酸酸甜甜、粘稠多汁。而陈皮鸡口感鲜香麻,绝不可能是甜的。 在美国人那里流行的另外几道 " 中国 ",sesame chicken(芝麻鸡)、"General Tso ’ s Chicken"(左宗棠鸡)、Egg Foo Young(芙蓉)、宫保鸡丁 …… 也是一样,无论口味还是做法,都非常美国。 这些匪夷所思的 " 中国 " 代表着中餐在美国的主流口味。根据美国餐饮月刊《中餐通讯》的估算,如今美国中餐厅数量已经超过 45000 家,其中 80% 卖的都是 " 美式中餐 "。按照 Yelp 上所登记的美国中餐厅的数据,现在只有达科他州北部到德州西部的区域可以称得上是 " 中餐厅沙漠 "。 美国的中餐不正宗——并不是因为正宗的中国有多么难做——是因为上述这些 " 中国 " 从诞生伊始就是为美国食客服务的。 创办 Panda Express (熊餐)的程正昌,从一开始就决定要颠覆过去华人区中餐厅 " 做给华人 " 的思路," 中国人毕竟很少,要想赚大,还得迎合老外的口味。" 这为熊餐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Panda Express 为外国人特制的筷子,简易上

这家创立于 1983 年的品牌如今遍布了美国的大街小巷,一开始常见于购物中心内,后来逐步扩展到了超市、机场、大学校园、高速公路休息站、图馆、体育场乃至金融街,在全球有 2000 多家门店,其中 90% 都在美国市场(作为参照,麦当劳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数为 2500 家;最大的中餐餐真功夫只有 600 家门店)。 Panda Express 去年的收入达到 20 亿美元——橙味鸡贡献了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从 2005 年至 2015 年期间,它在美国整个餐市场的市场份额几乎翻了两倍,达到 1.1%。 曾担任 Panda Express 门店主厨和助理经理的 Simon Zeng 将公司成功的主要原因总结为速度:" 如果 Panda Express 没那么的话,它不会像今天这样成功 "。现在,它平均每周仍有 3 家新店开张。

迎合美式口味的熊餐是最容易接触到的中餐馆,它在美国代表着一种系。" 我倾向于把美国的中餐分成三个 level,美式中餐(餐)、正宗中餐、高档中餐厅,"Ming 是一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的中国留学生,他按照纽约的物价算了一下,这三种类型的中餐人均消费分别在 10 美元以内、20-30 美元、100 美元左右,在美国的中国人通常去的都是中间这一档。 最便宜和最昂贵的中餐厅通常都挤满了美国人,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一份报告显示,Panda Express 的顾客超过一半都是人(60.2%),其次是亚裔(32%)。然而他们消费美式中餐的心态其实和泰国、越南什么不同本质上都是改换面后的 " 美国 ",或者换个好听的名字:融合(fusion food)。 这好似一种 " 叶公好龙 " 的情结:崇尚多元文化的美国人喜欢尝试不同系,但真正博取他们欢心的依然是 " 炸 " 和 " 酸甜 " 的口味食材上也多迁就于本地特色。 比如说美式中餐里最常见的配就是美国特产西兰,烹调法则沿袭美国人的习惯,西兰几乎是生的;另一道著名的美式中餐 " 杏仁鸡丁 "(Almond Chicken)显然是出于美国多产杏仁的缘故;此外由于美国盛产海鲜价格也不贵,因此还延伸出了 " 宫保 "、" 宫保扇贝 " 等做法

Beef with Broccoli (西兰炒牛

至于人均 100 美元以上的高档中国餐厅,则主要瞄准想要尝鲜、对中国真正好奇的外国食客。在这里能尝到制作精良、相对靠谱的中国肴——当然了,口味还是偏甜。 就读于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的余杭刚到美国就尝试了当地的最贵的一家中餐厅 Tony Cheng's Restaurant," 在 Tony 的 70%-80% 都是老外吧,毕竟我也是不太会经常 100 多刀在美国中国,而且这里的装修也太老式了点。" 装修老派,这也是美国高档中餐馆的特色之一,作为 " 中国体验 " 的一部分,许多餐馆会使用大量的描金饰翠、雕梁画栋,以及扑面而来喜气洋洋的红色。

以及,在美国无论是何种档次的中餐馆,餐后都会得到一枚 " 幸运干 "(fortune cookie,又称签语),里面有一张小条,写着今日运势或者教一两个中国单词。 这种做法已经流行了太长时间,起源众说纷纭,在不少欧洲的中餐馆你也能见到这样的做法。签语实际上是从日式脆改良而来,但在外国食客的眼里,已经完完全全是中餐厅的标志物。当他们发现中国的餐厅不提供签语时,可能会有种 " 重庆并没有鸡公煲 " 的崩溃。 美国人初尝中餐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 80 年代。1896 年,李鸿章访美,坊间传闻他在纽约晚宴上了炒杂碎(实际并没有)——各种动物片、内爆炒而成的一道,这与报上连篇关于各国与中国战争的报道一起,引发了美国人对中国以及中餐的好奇心。" 炒杂碎(chop suey)一跃成为了 " 中国 "。 中餐真正在美国流行是 1972 年尼克松访华,数百万美国人通过电视实时直播看到了中方招待尼克松的宴会,餐桌上看起来很不错的北京烤鸭、等等全是他们完全不了解的中餐。在这之后,中餐厅成为了美国最门的去处之一。

但这些正宗中餐并没有在美国发扬光大。因为将中餐带到美国的是第一代以劳工为主的移民,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们创造了具有美国特色的 "American Chinese cuisine(中国餐)"。许多初代移民本身也都不是大厨出身,而餐饮的行业门槛较低,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这种系的诞生不是为了传播饮食文化,而是为同胞提供熟悉的饮食解决的是生存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廉价 "、" 不高级的食材 "、" 肮嘈杂的就餐环境 " 也一度构成了中餐在美国人眼中的印象。有移居美国的华人曾在论坛上这样形容浑浑噩噩的 " 美式中餐 ":" 美国的几万家小中餐馆就是美国版的沙县小,定位低端、价格低廉,开店极多但风格惊人统一,都在唱一首忠诚的赞。"

《华盛顿邮报》记者 Roberto A. Ferdman 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美国人对中餐的态度:" 美国有将近五万家中餐厅,然而我们其中的大多数还是不愿意为中餐支付 10 美元以上的价格。" 纽约大学食物社会学家 Krishnendu Ray 曾利用 Google 旗下的美国餐厅点评机构 Zagat 过去三十年所收集的餐厅价格数据,比较了 14 个类别餐厅价格变化。结果显示法餐一直保持着价格排名榜的第一名,中餐从 1987 年到 2014 年还下滑了一名,位列第 12 名,始终属于美国人不太愿意的餐厅类别。美国中餐业的收入与全美餐饮业平价平相比,也要低 40%。

" 叫外卖 " 是美国人消费中餐最频繁的方式,这也说明了中餐定位的低下。 根据餐饮行业网站 Eater 从美国两家外卖平台 GrubHub 和 DoorDash 获取的数据,中国在 " 美国人最喜欢的外卖食物 " 中排第二,仅次于鸡。从过去的《老友记》到如今的《生活大爆炸》,你经常可以看到美剧主角拿着个长方形的盒子中餐外卖。按地区来看,中国在 6 个州成为人们的外卖首选。

研究美国中餐的加州大学教授 Yong Chen 将美式中餐价格低归咎于美国人对中餐的消费原因:仅仅是想满足对食品服务的需求,而不是对中国漫长而丰富的烹饪传统的赞美。" 大部分中餐都被认为是便利、便宜的食物。在美国社会彻底改变其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知之前,中餐不会获得其应有的认知和赞美。" 中餐在美国未来会变好吗?看上去还是比较乐观的。 意大利餐走过的历史轨迹可能值得参考。1880 年至 1924 年期间,大量贫困的意大利南部居民移民到美国,以至于意大利美食地位低下,意大利人常被嘲讽为 " 大蒜好者 "。随着意大利移民在美国地位上升,意大利食物的价值才逐渐被正视,起司通心粉也和龙、松露一起出现在高级餐厅。 而日本料理在美国的地(价)位素来崇高。除了刺身等食材本身的价值昂贵,日本人对料理和环境整洁一贯的极致追求也得了美国人的尊重。1985 年纽约日料的平均价格还排在第六位,但去年它已经排到了平均消费第一名,韩国料理的均价也有很大提升,泰国、印度和墨西哥,同中餐一样一直处在比较低的位置

根据纽约大学食物研究专业的助理研究员 Krishnendu Ray 的研究食物界可能也存在一个全球的等级体系,所属国家的声望及其经济状况影响美国食客对其的态度中国经济上取得的发展虽然惊人,但中餐在美国始终被认为是便宜的东西。正如我们在前文所提到的,这种对中国移民和脱胎于中国底层系的偏见根深蒂固,还需要时间消除。 这一切的变化可能来得很。美国人对中餐的偏好正在从 " 美国人觉得好 " 向 " 正宗中餐 " 转变。如今无论是各个中餐厅排名榜,或是 Yelp 上对相对正式的中餐厅评价,对餐厅好坏的评判标准往往是式是否和其发源地味道一致。 新一代年轻消费者对不同口味食物有更高的容度,真正愿意去尝试 " 正宗的中国 " 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无论讨论哪个领域的市场变化,这个因素几乎是万能适用的)。咨询公司 Hartman Group 的调查显示,与上一代相比,对经典美国食物以及美式外国食物兴趣的千禧一代要少 10% - 20%。 留学生余杭曾经邀请人同学到当地一家粤馆试原因是对方主动问起 " 觉得华盛顿的中国怎么样?正宗吗?" 在品尝了中国传统做法的烧鸭、烧之后,感叹非常好," 当然了,她说如果能够更甜一点就好了。" 在美国的不同地区,中餐的发展情况有很大落差,总的来说,好的饮食文化还是跟着人走的。在华人最密集的加州、纽约和大都会城市,中国餐厅的数量更多,品质更好,价位也更合理。 " 在底特律一顿川要 40-50 刀,味道、环境和纽约的完全一样,而你知道,底特律的经济并不好。" 中国留学生 Ming 告诉《好奇心日报》,一半的就能在他纽约居所楼下的川得相当好了。前阵子 Ming 去密歇根州看望朋友发现那里只有 Panda Express,如果要去一家比较好的中餐厅,开 40 分钟时间," 呃,我朋友也就一个月去一两次吧。"

纽约川

不同中国系,价格也会有差异。以纽约为例,川、粤、上海已经形成规模,竞争相对充分,价格不会太高。像羊蝎子火锅之类的北方作为新贵,店面较少,价格也最高。 在纽约和洛杉矶这样的超级城市,中餐馆的市场竞争已经不止于价格层面。 " 据我所知,小肥羊在法拉盛(亚洲裔聚集的纽约地区名)的店已经倒闭了,因为火锅选择太多啦。"Ming 认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比如说纽约开了贡,连锁反应就是去 COCO 的人少了,那如果喜也开过来的话,贡就没人去了呗。" 作为第一批出海的中餐连锁品牌,小肥羊 2003 年就进入了美国市场。目前这家老牌火锅连锁品牌在官网上贴出了公告:" 为了给广大顾客朋友提供更为舒适用餐环境,小肥羊法拉盛店将停业装修 ……" 但对于 " 小肥羊们 " 来说,广阔的美国市场还充满机会。同为 " 美东四城 " 的华盛顿地区,华人数量大约是纽约的 1/8。今年的时候,在华盛顿读的余杭和整个院的中国同学去小肥羊团圆," 就是很基础的火锅,酱料也只有简单的几种,说实话味道已经不记得了,但的时候就觉得很感动。"

在洛杉矶的食评家 Besha Rodell 看来,来自中国的连锁餐厅对改变美国人对中餐的看法有重要影响。最近几年,号称进军美国的餐饮品牌在增加,海底捞、眉州东坡等餐厅都陆续在美国开店,而且装修品基本都延续国内的设计,这已经足够与美国原有的中餐厅区分开来。 在中国开有 6000 家分店的杨铭宇焖鸡米也在加州塔斯廷市开了美国首家分店。下个月,国内的创意品牌大董就要在纽约开出第一家门店,Ming 已经和朋友约好要第一时间去尝鲜。" 去年就听说大董要来了!" 在华人更加密集的美国西海岸,变化已经发生了。" 美式中餐和中国完全是两样东西。" 在硅谷工作的 Rick Song 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移民后代,几乎每年都会飞回中国探亲,很清楚纯正的中国什么味道,他打了一个美国式的比方," 这就好像是麦当劳和真正的汉堡,在某些方面可能相似,但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 … 只是垃圾食品啊!" 当被追问 " 那你的人同事也能分清两者的差别吗 ",Rick Song 不以为然地耸耸肩," 在湾区,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同一个东西。" " 唔 ... 我觉得他们不一定分得清。换位思考,你能分得清东南亚正不正宗吗?它使用的香料可能已经完全被改良了。在老外眼里,可能里脊和橙味鸡就是一个味儿啊。"Ming 说。 不过纽约大学研究员 Krishnendu Ray 预测,未来 20 年如果中国保持经济增长的速度,并且低收入移民的数量变少,中餐也许会在美国人的观念里有很大改观。根据美国调研机构 Pew Research 的数据,2000 年美国的华裔人口数量为 286.5 万人,到了 2015 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至 494.8 万人。美国人眼中的中餐形象在未来可能会发生戏剧变化

Eric Sze - " 麵堂 "

美国本地的高端中餐厅正在逐渐变多。与传统美式中餐厅相比,这些餐厅的装修更为现代、时尚品更加地道,它们也不再局限于中国城、法拉盛等中国人聚集的区域扎堆开张。 开在纽约曼哈顿的 " 麵堂 "(The Tang)是其中之一,它的创始人之一 Eric Sze 不满于美国中餐的低价," 中国食物不应该再那么便宜了。" 麵堂装修有点类似于星巴克,不过墙面为中国胡同的画,麵堂的 ZJM (炸酱面)的价格为 12 美元,贵于法拉盛的任何一碗炸酱面。 代表中美式中餐的 Panda Express 也在改变风格。2014 年,他们推出创新实验室,陆续在单里加入葱、珍珠奶等看起来更中式的食物,期待它们成为新的 Orange Chicken。 题图来源:unsplash,《生活大爆炸》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