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养生丨芒种养生要注意什么?

时间:2018-06-06 19:56:00 来源:汉式心理文化研究中心作者:芒种点击:

导读:[db:简介]
扫描关注公众号

芒种在小满和夏至之间

是处在转折期的一个节气

在北方,阳气充盈、天气干爽

而南方,进入独有的梅雨季节

芒种养生

午觉

芒种的到来,是炎炎夏日的开始,阳气逐渐浮盛,但阴气也开始出现。

《皇帝内经》讲: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中医认为,睡眠和醒寤是阴阳盛衰交替的结果,通过睡眠,也有助于调节人体阴阳。

因此,古人讲究“子午觉”:子时23点到1点,阴气最盛,阳气衰弱,此时睡觉,最能养阴;

午时,11点到12点,阳气最盛,阴气衰弱,午时睡觉,有利于养阳。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佳,多睡反而会导致下午脑不清醒

疰夏

中医称长夏属脾,脾喜恶湿,而夏季气候炎,雨多,湿度大,容易湿困脾阳或暑气伤阳。

从而出现身体困重、神疲乏力晕心慌、食少纳呆、恶心呕吐等症,以老年人和小儿多发,6个月至3岁幼儿容易疰夏。

因为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体温调节及汗液排泄功能远不如成人,特别要当心。

同时发病大大高于,年轻发病比例也不小。少数还会伴有月经不调、增多症状

疰夏的症状,到了天,不而愈,来年夏天,照样复发。

如何预防小儿疰夏

一、避免生冷食物及淋雨

夏天,很多人都喜欢清凉,因此,需要注意避免小儿接触冰冷食物游泳注意保暖出汗后不要马上吹风扇或空调,要先把汗擦干等。夏天多,要注意避雨,淋湿了要马上换衣服注意保暖,可喝点姜或洗澡。

二、平时注重健脾食疗

饮食调理可以一些芳香健脾化湿之品,宜采用淡补、清补原料,如瓜、藕、豆腐、米仁、丝瓜冬瓜绿豆西瓜、甘蔗、梨等。

八珍糕健脾

清代御医们评述八珍糕:“不寒不,平和温补之方,扶养脾胃为主,屡有奇效。”

当今的中医专家分析八珍糕的配方,认为治小儿肠胃薄弱,消化不良,食少腹胀,面脾虚便溏等症,有健脾养胃、益气和中功效。此香甜可口,而少气,饥时可以食用,又可疗疾,亦可用于成人,亦一妙法。

每年夏天容易“疰夏”的人,可以在湿熏蒸的芒种季节适当服用一些藿香正气,一日两次服用,连续服用一周左右,亦能有效预防“疰夏”。

芒种起居养生

芒种起居——适当出汗,勿贪凉风

《问礼俗》云:“五月俗称恶月”。

在《月令》记载“仲夏阴阳交,生死之分,君子节嗜欲,勿任声色”。

此月要在家中安守,做个宅人,避免去夜店、醉酒;房事有度、避免过度劳累。

古人有“仲夏之月,万物以成,天地化生,勿以极,勿大汗”的提示,骑行跑、徒步、踢毽子、打球都是不错的运动

一次锻炼时间不必过长,微微出汗即可。

我们都知道汗孔会藉由出汗带走过多的量,而身体就会舒爽起来。根据临观察平素汗少的人与平素汗多的人都容易得病。

主皮毛、胃主肌,我们出汗其实是宣通胃之气,交通内外。而且《内经》说“皮毛生肾”,适当出汗是金生过程,肾就是这样缓滋生的。

既然出汗是金生过程,那么适当出汗是必须的,因而我们在这个时候就不能太贪凉风。

芒种饮食

饮食调养方面,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上以清补为主,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可以多一些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吕氏春•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多食。”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

1、芒种宜

一般苦味的食物都是具有清解暑、泄养阴、入心经、脾胃经的作用,在过了芒种之后我们可以适当一些苦味的食物,例苦瓜、莲子、芥蓝、荞麦、生等,对人体大有裨益的,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

2、芒种宜饮酸

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一些酸味果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作用,如乌梅、山楂、柠檬葡萄莓、番茄、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因其适度进补,还能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

古有“芒种之日,不独美人惜,更有英雄煮”之说。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正是梅子熟时。

李时珍在《本纲目》中写道:“梅,分之果,健胃、敛、温脾、止涌痰、消肿解毒、生津止渴、治久嗽泻痢……”

日本最古老的医《医心方》上也说“梅可断绝三毒”,对治疗食物中毒中暑和喝冷导致腹泻很有效。

可见这“青梅煮酒”,不仅是“论英雄”的助兴品,更具保健功能。

据说在盛产青梅的南京溧县,至今还保留着在芒种节气里泡青梅酒的习俗

3、芒种宜

古代学家李时珍提出,夏季最佳饮食,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煮,凉后食用可起健脾胃祛暑功效,此外薏米赤小豆健脾,利湿养肝,冬瓜荸荠补益胃肠,生津除烦,都是不错的搭配

4、芒种宜清补

“清补”并不意味着单果之类,也不是追求饮食的绝对清与素。

事实上,“清补”重在强调补养,只不过在补养的同时兼具解消暑的功用,比如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温不,清去火,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

再者泥鳅,其高、低脂肪的优良特,被称为“中人参”,可以起到补中益气、解毒养颜作用

经络养生

温胃三法

芒种是驱寒的最好时机,“温胃三法”治胃病,常练可止胃、驱胃寒、养胃气。

点中脘:中脘穴在身体正中,肚脐向上4寸处,专治胃寒、胃呕吐、泄泻。用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点按1分钟,中脘穴处会有感觉。经常点按,可以治胃缓解紧张焦虑

开四门:四门穴是肝经的最后两个穴位--章门和期门,左右各两个,都在乳下肋部,用双掌跟推揉两肋至发,就可以打通肝胆经。

揉心窝:心窝是中脘穴以上骨以下的位置。双交叠,用掌跟在这里按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既保养了胃气,又能减轻压力,使心中畅

缓解失眠方法

1、 按摩经,强心

经位于双侧上臂内侧中线。由上向下按压,按压的地方重点按压,每日1~2次。

2、按涌泉穴,降心火

涌泉穴位底肾经上,可引心火下行,促进睡眠

3、三毛穴

三毛穴是人体十二经络之外的奇穴,位于大趾有汗毛的地方,睡不着的时候切一片生姜,隔姜艾灸,过一会儿就会有睡意,效果很不错。

4、按揉极泉穴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跳动的心慌不适感,中医称“惊悸”或“怔忡”。夏天是心阳最旺的时候,加上高温出汗量多,“汗为心之液”,心气受到扰动后就出现身体不适,心悸就是这段时间工作人群易发的一种情况

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属心经。对于各种情况的心悸均有缓解。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经络之会,看完文章还是不知道自己的心悸什么原因的,按三阴交就对了。巨阙穴位于任脉上,是心的募穴。常灸巨阙,可大补元气。除心火过旺的情况外,对于其他几种心悸原因均有很好的效果

情志养生

“静心”

芒种季节适合调畅情志,可以适当晚睡早起,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勤洗澡、勤换衣,以疏泄“阳”。

所以一定要在这个烦躁的节气里面保持自己的心境平和,最好是可以做到心静自然凉的效果,这样您就不会让自己身体起来,会觉得身体舒畅的哦。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涉版权问题,请通知我们以便及时修改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