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小学阶段孩子怎么管最有效,只需4招

时间:2017-10-07 10:28:04 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1、孩子,答案就在你手中啊!曾有一个南非学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感人:有几个调皮的小孩,手中拿了一只小鸟,打算以一种恶作剧的方法,考一考那位拥有智慧的老师。他们准备将一只小鸟握在手
扫描关注公众号
1、孩子,答案就在你中啊!

曾有一个南非学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很感人:有几个调皮小孩中拿了一只小鸟,打算以一种恶作剧的方法,考一考那位拥有智慧老师。他们准备将一只小鸟握在中,藏在身后,然后问老师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如果老师回答是活的,他们就将小鸟掐死后再拿出来。如果老师说是死的,那么一只活的小鸟将说明智慧失败。几个孩子很得意,他们仿已经胜利在望。于是,他们找到了老师:“请问,我中的这只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这几个孩子都睁大眼睛,等待着他们心中谋划已久的场面出现。老师面带:“答案就在你的中啊!”

分析:“孩子,答案就在你的中啊!”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话语,多么富有人情的期待。教者的智慧教育活动演绎得恰到好处

苏霍姆林斯基将自尊心看成是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马卡连柯认为尊重学生是教育经验的全部本质。当错误变成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料时,那便是美丽的。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吴刚平博士曾说过:教育不应只是一种技巧方法,否则它可能将丢掉教育的灵魂。教育应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生……评价应以不伤害学生为底线,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陶行知先生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对孩子要——倾听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有段时间上学总迟到,老师为此找其母亲谈话。母亲知道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前,她问儿子:“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却总迟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见母亲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母亲听后了。第二天一早,母亲跟儿子一起去了河边看日出,面对眼前的景色,她感慨万分:“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儿子发现桌上放着一块精致的表,下面压着一张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你的妈妈!”

分析:我不禁被故事中的那位深深懂得的母亲所打动。孩子,没有粗暴的责问、无情的惩罚,而是选择了倾听。倾听之中,融入了对孩子宽容、耐心和激励,给孩子创设了幸福、温暖的成长环境。试想,如果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不问青红皂地将孩子打骂一顿,结果会是怎样呢?我想,那颗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稚嫩的心可能再也找不到了吧。

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很容易找到能说会道的教师,但却很难找到善于倾听的教师。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训练自己的说话和演说能力,却忽略了倾听能力培养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人,教师能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否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过程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对话、双向交流过程。为实现平等对话,教师必须放下师者自尊的架子,主动接触学生。其次,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说话,为平等对话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在倾听中要树立这样的信念: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每个孩子都有被尊重和信赖的需要。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学生才能更加信任老师,达到和老师以心换心、以师为友的程度。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对教师完全消除隔膜、敞开心扉,教育因此将成为一种非常美好的享受。

3、“学生插嘴

“学生插嘴”可能是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两种现象老师们多少担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与多少思考啊!作为新教师的我,在这几个月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插嘴”的现象我也是经常会遇到。

分析:1)、传统教学的“问答式”、“说听式”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举再发言、只有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 “学生插嘴”的现象。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2)、“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关注学生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学生插嘴”是学生自我实现张扬的最佳途径,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插嘴”,这种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思维。3)、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教师的成长,使课堂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才华的平台。“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将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控平、应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如:当学生的“插嘴”不尽人意时,你怎样让学生愉悦地下来;当学生的”插嘴”富有挑战时,你如何盘活、如何进行教学的“二度设计”,让学生的”插嘴”成为学习的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的起点。

4、“宽”“严”有度

曾经在一本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年轻的班主任为了与所带班级的学生成为朋友,她每天与学生在一起。但遗憾的是,她在与学生交朋友的同时,忘记了自己首先是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由于她错误的定位在与学生交心时就会让他们听从自己,努力为班级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而忽视了慈严厉并存的尺度,最终学生对她的话不听从。我是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刚刚带班的时候也一样对学生慈导致他们不听从我的。

分析:对学生的,是毫无异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学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母亲的温存,睿智的严厉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这是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我们对学生的不是“”,也不是“”,不是学生身上的一切东西。而要在向学生倾注的同时又必须“严”字当,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是绝对不能姑息迁就的,该批评的就要批评,该处理的就要处理。无论是对诸如“违反纪律”之类的原则问题,还是对“讲粗话,话”这类细节,我们都要当成大事来抓,该动真格的必须动真格。“严是,宽是害”这个道理,谁都懂。

理论对接: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朋友的同时,必须掌握一个度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能引起我的兴趣,我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们最关系和最感兴趣什么,他们哪些苦和欢乐等等。”只有当班主任成为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时,学生才有可能对老师敞开心扉,诉说他们的心理话。我认为“用心灵得心灵”,这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座右铭。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关于儿童城

Copyright 2005-2017 61.city 〖儿童城〗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